阿里康网
育儿
快速搜索

偏食——藏在身体里面的危险信号

2015年03月31日

偏食厌食是让很多家长发愁的事情,孩子不好好吃饭,会担心孩子的营养跟不上,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身高和智力的发育,所以当孩子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家长是很发愁的,其实偏食的危害远不止如此。

 

 

偏食、厌食是当前独生子女中的常见现象。主要表现:他们只吃几种食物,不吃其他食物,长久下去,食欲就会日渐减退,甚至会厌食。当进食的种类和食量过少,就会导致体内营养素的不足,影响婴幼儿的发育,还容易患上营养素缺乏性疾病,比如:贫血、佝偻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宝宝长期身体瘦弱矮小、体重低;少吃或不吃蔬菜,还会经常便秘和腹痛。

偏食给宝宝身体带来的危害

幼儿、学龄前儿童在进食方式上,有明显的偏食、厌食、贪食、常吃零食的毛病,这也是宝宝与大人的不同之处。其实,偏食、厌食、贪食、经常吃零食都对身体不利,作为妈妈,应该及时纠正宝宝的这些不良行为,做到全面科学进食,这样才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1.营养易失衡

在平时的饮食中,鱼、肉、奶、蛋、水果、蔬菜、谷类中的各种营养,妈妈都要各有侧重,只有每天吃足这七类膳食才能让宝宝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保障宝宝的生长发育。有调查显示,如果偏食,宝宝在这七类食物中吃得少一种,或不爱吃其中的两三种,就容易出现营养失衡的状况。

另外,偏食的宝宝往往是一边玩,一边吃,不仅吃得慢,还吃得少,这样就会影响到营养的摄入。同时,吃饭也不定时,这样就会影响宝宝的胃口和食欲,甚至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产生障碍。

2.容易长成“小瘦猴”

研究发现,偏食宝宝的低体重发生率是其他宝宝的两倍,因为他们的主食、肉或鱼、蛋、奶吃得少,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摄入不足。所以,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小瘦猴”。

3.抵抗力差病怏怏

有些宝宝偏食,不能很好地从饮食中获取提高免疫力的营养,比如:不吃肉容易缺锌,不吃蔬菜、水果容易缺维生素C,这样宝宝就很容易生病。此外,偏食的宝宝更容易患上贫血、佝偻病等与营养缺乏相关的疾病。

4.脾气怪易逆反

实际上,日常饮食中的各类食物,在宝宝的性格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外研究发现,如果宝宝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并且不爱吃绿色蔬菜和水果,性格就会过分内向。

纠正宝宝偏食的重要性

宝宝在6~12个月是学“吃”的关键期:宝宝在4~6个月开始学吞咽,7~9个月学咀嚼。如果妈妈错过这一阶段,日后就会导致宝宝偏食、挑食和厌食;又如咀嚼功能与食物颗粒大小和软硬度有关。如果宝宝只吃软食,不但对牙齿不好,还会令宝宝今后的语言发育受到影响;由于宝宝缺乏相应的营养素,还会导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上不去,甚至还将会影响到宝宝长大成人后,在社会上的开拓力和竞争力。

所以说,儿童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远远不止于眼前近几年的生长发育,它会影响到宝宝的一辈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从宝宝的每天饮食中,他们不仅会获得其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还可以积累对人一生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确保儿童体内的营养素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有利于维持宝宝较好的健康状态。

这也是近些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特别是纵向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营养素银行”。从这个概念上,我们看到了儿童早期营养对以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偏食、挑食、厌食的危害性。

对于宝宝长期的偏食不良习惯,要想纠正,需要时间和爸爸妈妈的耐心参与。那么,在断奶过渡期怎样解决宝宝的营养状况呢?妈妈可以从补充一定的儿童高效营养着手,选择较为完善的高效营养素,其中应含丰富的蛋白质、高热量、多种优良组合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合理且均衡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可针对偏食、挑食、厌食的宝宝的情况,选择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脂肪组合,比如:精细植物油。

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家长是有责任纠正的,如出现偏食的现象,家长更是要选择好方法,帮助孩子改正,不能强行强迫孩子,也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还影响孩子的性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