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育儿
快速搜索

学龄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及引导

2015年03月31日

孩子入学,生活环境、人际关系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重大转变,这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家长要着重注意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

 

 

一、学习中的心理卫生:

师长应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他们具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发,以此为基础,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不了解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要求偏高偏急,采取一些不适当的作法,给学生布置过重的学习任务,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儿童就会产生苦闷,畏惧甚至厌恶心理,阻碍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正常发展。是不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二、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产生:

儿童不良心理和性格的产生,常和家庭、学校教育不当有关,以下几种情况是应竭力避免的:

1、过分照顾:不敢放手让儿童独立活动,使儿童性格变得消极、依赖、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力,出现难以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无主见的不良意志和品质。

2、过于溺爱:易造成儿童撒娇,放肆、神经质,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品质。

3、过分冷漠:使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爱抚和必要的引导,会变得喜欢惹事生非,行为易带有攻击性,有的出现感情冷漠,缺乏爱心。

4、过分严厉:缺乏对儿童的内心情感交流导致儿童出现胆怯逃避或凶暴反抗两种极端,使儿童养成为了自我保护而说谎、言行不一的坏习气。

5、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会造成儿童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缺乏判断能力。

在学龄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大脑兴奋性增强,思维方式转变,个人活动范围增大,性格逐渐形成,但是仍保留着学龄前期的痕迹,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需要学校的教育与家庭相协调,师长家长共同教育引导孩子,才能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